這學期最後一次上課
李素華
最近天氣變化大,早晚會有溫差,有好幾位家長和小孩都感冒請假了,真是可惜。
這是這學期最後一次課程,下星期六是同樂會,要到南方保齡球館親子同樂打個2局的競賽,接著再一週就要去純陽壇辦結業式了。
郭講師說到下學期開始,解經班會開新的課程,可能會講佛教,道教的道理,這週是最後一次講論語課程- -為政。
子張請教孔子治理的問題,孔子回答說:在位時不要懈怠,做事要盡已所能。
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:「如殺無道,以就有道,何如?」孔子對曰:「子為政,焉用殺?子欲善,而民善矣!君子之德,風;小人之德,草;草上之風,必偃。」
季康子向孔子問為政治國的方法說:「如果殺了無道的壞人,以警誡人民,使人民歸向有道,這辦法怎麼樣呢?」孔子回答說:「你執掌國政,何必採用殺人的辦法?只要你自己想要做善事,人民自然也隨著去做善事了!在上位的人,他的德行能感化人,好像風一樣;在下的人民,他的德行能受到感化,好像草一樣;風加在草上,草一定會隨風仆倒的。」
在道場裡,有位退休的前賢,因為他的資歷,請他來當道場的地區聯絡人。但當了三個月又被公司請回去工作,就辭掉了地區聯絡人的工作。他也曾經清了口,又破戒吃葷,又再請點傳師立清口愿,自己沒有把握好,好好明理修道,天就不從人願,所以,最終他還是只當了沒有清口的道親。
我們明明想要做事情,但是,怎麼都沒有人要請我呢?或是做了事情卻都做不久,那就要好好想一想是不是自已的問題。也有事情一直找上門來,推都推不掉,這也是因為能力相當夠大家才會一直推崇。
為政篇在講述為官或在上位者的基本原則,學習與思考的關係。
魯哀公問:「怎樣才能使百姓服從呢?」孔子回答說:「把正直無私的人提拔起來,把邪惡不正的人置於一旁,老百姓就會服從了;把邪惡不正的人提拔起來,把正直無私的人置於一旁,老百姓就不會服從統治了。」
季康子問道:「要使老百姓對當政的人尊敬、盡忠而努力幹活,該怎樣去做呢?」孔子說:「你用莊重的態度對待老百姓,他們就會尊敬你;你對父母孝順、對子弟慈祥,百姓就會盡忠於你;你選用善良的人,又教育能力差的人,百姓就會互相勉勵,加倍努力了。」
郭講師給大家看了5人推車的故事:第一位是帶頭的執行者,他知道該往那裡去,也知道該做什麼並且很努力地朝那邊去。第二位是一個有效率的工作者,他非常有意願去工作學習並改善,在正確地引導訓練下,他將會是未來的執行者。第三位是效率較差的工作者,他稍微願意幫忙工作,不過,他的貢獻對整個結果並沒有帶來太大的差異。第四位是潛在的麻煩者,他起起伏伏,且在幫助與破壞間交替著,他所造成的影響會使其他人的工作更為困難,且較無法預測。第五位是壓抑者,他積極地破壞整個團隊運作,但常試圖以一個友善的社交性面具來隱藏他的行動。
對於任何一個團體而言,壓抑者是非常危險的威脅,尤其是在他沒有被發現時。因為看到另一個團隊協同的跑很快,讓執行者了解到自已團隊的問題,而要求壓抑者離開團隊,潛在麻煩者改變工作方式,讓這個團隊可以協同跑很快。所以執行著要學習如何精確地分辨,有生產力的人與具破壞性的人,這將會使你的團隊更安全,更穩定且更有生產力。
這就像讀經班的運作一樣,帶頭者是班主任,引領大家走在讀經的路上,持續前進。家長幹部們就是執行者,護持這個讀經班的班務,讓大家都能在這個團體內學習成長。解經班的孩子們就是效率較差的工作者,這一群是帶頭者和執行者要努力的目標,讓大家跟著團隊努力學習,持續成長。這個團隊大家一起努力,沒有潛在的麻煩者,更不會有壓抑者,秉持著正向思考的力量,大家都是快樂學習,一起成長,繼續成為南區一個標竿的親子讀經班。
感謝廚房前賢在我們下課後,給了大家一碗熱騰騰的紅豆湯,吃在嘴裡甜在心裡。
◎1月6日上課,讀經班16人,解經班13人,家長及志工26人,合計55位。
田尾親子讀經班:高雄市湖內區中山路一段508號,07-6931226